天津推行食品安全“紅黑榜”
為進一步督促餐飲單位主動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,強化食品安全社會共治,天津市市場監管委自今年8月起開展“隨機查餐廳”活動,并以此為基礎建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“紅黑榜”公示機制。截至10月下旬,全市各區市場監管部門共發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“紅黑榜”48期,上榜公示餐飲單位215家,其中“紅榜”單位164家,“黑榜”單位51家。
精心組織,以點帶面促進整改提升。今年8月,天津市市場監管委結合開展“隨機查餐廳”活動,指導各區局以“紅黑榜”的形式向社會公示檢查結果,倒逼經營者增強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。各區局以每月開展“隨機查餐廳”活動為基礎,圍繞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檢查要點,突出“后廚”衛生、加工制作等重點環節,將環境衛生優良、食品安全制度執行到位的餐飲單位作為“紅榜”對象,將環境臟亂、未有效落實食品安全制度的餐飲單位作為“黑榜”對象,形成“紅”“黑”對比,警示和督促餐飲單位主動規范經營行為,積極整改提升。
突出主題,營造社會共治氛圍。“紅黑榜”公示的原則是同期上榜的餐飲單位要具有可比性,各區局根據轄區特點及消費者關注熱點,初步設計每期“隨機查餐廳”活動主題,然后邀請轄區群眾代表、媒體共同確定主題。此后,在同一區域或同一類型的餐飲服務提供者中隨機選取若干檢查對象。選定檢查對象之后,各方共同參與現場檢查,努力營造食品安全共治共建共享格局。
動態管理,強化“紅黑榜”結果運用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“紅黑榜”實行動態管理機制,市場監管部門對“黑榜”單位通過跟進督促整改、組織“回頭查”等方式進行跟蹤監管,實行閉環管理。對整改達標或需進一步提升的,編發整改前后對比圖文信息,或由“黑榜”轉“紅榜”,形成“曝光—整改—達標—公示”的信息閉環,著力破解餐飲單位整改效果不佳易反彈的難題,確保“隨機查餐廳”工作落細落實,取得預期成效。
下一步,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將繼續加大宣傳力度,不斷擴大“紅黑榜”的影響面,建立長效工作機制,充分發揮“紅黑榜”的示范帶動效應,進一步落實餐飲單位主體責任,提升餐飲質量安全水平。